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箱子岩》导读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03


广东佛山大学中文系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1〕水之于沈从文,有如血液之于一个人的生命。离开沅水或许便不会有一个被世人称作小说家的沈从文——准确地说,起码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要谈论的写《箱子岩》的沈从文。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和灵感都得自这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他说:“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2〕
  此时,他又实实在在地回到水边,面对曾经生活了十多年的那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看到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河水里石头和沙子,以及水面腐烂的草木,破碎的船板,使我触着了一个使人感觉惆怅的名词,我想起‘历史’”。〔3〕那“历史”,不是官方史书典籍的刻板记载,在沈从文的眼里,那“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除了告给我们一些另一时代另一群人在这地面上相斫相杀的故事以外,我们决不会再知道一些要知道的事情。但这条河流却告给了我若干年来若干人类的哀乐!”〔4〕因此,他的用意在于从民间的视角与立场,以一个精神和人格都绝对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打量这片土地的过去,从活生生的当下出发,在实现对历史的想像与整合的同时,以此为出发点去思索未来,这是沈从文格外感兴趣的一项崇高而又功德无量的事业。
  “这条河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5〕他相信“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6〕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的悬崖——箱子岩,其实就是作家寻觅历史踪迹、思索未来的一个支点,也是“回忆”借以展开的一个“由头”。
  沅水中段神奇神秘的箱子岩,“是一列五色斑驳的石壁,长约三四里,同属石灰岩性质。石壁临江一面崭削如割切”,“最引人注意处还是那半空中石壁罅穴处悬空的赭色巨大木柜。上不沾天,下不及泉”,它引起人们的许多猜测,“这是真的原人住居遗迹,还是古代蛮人寄存骨殖的木柜,不得而知”,〔7〕一般读者也无需在此花费过多的脑力。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把湘西的历史与现实紧紧联结在一起,并由此苦苦追索湘西的未来和走向。
  湘西物华天宝,女人秀美聪明,如翠翠、夭夭、三三,都是那样惹人怜爱;男人豪侠重义,怀着庄严与神圣,“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8〕而世俗的认识却是,这里“地险人蛮”,“地脊人贫”;“老年多顽固堕落,青年多虚浮繁华”。〔9〕每次想到这种“自卑自弃”的心理,作者就为一种无法明言细说的哀戚与隐忧层层笼罩,陷入深深的抑郁、忧伤与悲悯之中。“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并富于热忱与艺术爱美心,地下所蕴聚又如此丰富,实寄无限希望于未来”。〔10〕然而,这里的儿女“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古今相同,不分彼此”,“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在这块土地上无论曾经轮回上演过多少“争夺”“杀戮”、“留发”“剪发”的改朝换代的把戏,死的因此死去,活的依然过着一种很简单很古老的生活。世世代代的湘西儿女,几乎都有着共同的命运。他们的生活和生命似乎与社会的变动、时间的流逝不发生一点关联,只是“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享受着四时八节的自然节律。
  你似乎感觉到这些人的麻木与可怜,然而又不全是,“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那时看到的是“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的热闹情景,船上的全身心地奋力划桨,两岸看船的则大声呐喊助兴,那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也就在这块似乎与世隔绝“无人知道”的神秘所在,“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他们生活与生命的存在方式似乎永远一成不变,永远作着一种简单的重复与循环,这就逐渐逼近了沈从文创作中一个深刻而重要的命题,即生命的“恒”与“常”。
  作者所以“忧郁起来了”,既是因为这不变的“恒”与“常”,也是因为“动”与“变”。社会的新陈代谢,人事今昔情形不同已很多,一些值得永远珍视、值得世代流传的,没有保全下来,反因时移事迁失落了,衰亡了。某些恶劣的灵魂毒素却在一点一点地生长蔓延,腐蚀着这些“乡下人”“纯美”“圣洁”的身心,糟蹋了他们极美丽的性灵。那位跛脚什长,作者称之为“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即是一个典型。他“用什长名义受同乡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的行为本身,已经让作者锐敏地感觉到,偏处一隅的湘西,随着现代文明的入侵,已经不再是一块净土,已被染上永远无法荡涤的污秽。何况跛脚什长的“这生意也就正是有人可以赚钱,有人可以犯法,政府也设局收税,也制定法律禁止,又可以杀头,又可以发财,那种从各方面说来都似乎极有出息的生意”。更何况,跛脚什长赚了钱再到桃源县后江玩花姑娘呢!这行为所蕴涵的意味,绝不同于沅江上的水手与吊脚楼女子之间“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的那份痴情,〔11〕作者不免因此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戚与忧伤。
  沈从文曾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的悲痛也忽略了。”〔12〕《箱子岩》平实的叙事,直抒己意的历史缅想,需要读者格外留意去把捉文字背后的隐忧、悲痛。那方土地上的那些人,达观、乐天、安分,作者尽管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评判,将自己的价值追求昭示于人,但读者还是不难发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的取舍。在“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更知道的多一些”的一声喟叹里,既有一种禅意的超脱、达观,也有对自轻自贱的警世。作者的思索路径因此转向民族性格的重铸与民族文化的重构。寻思“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作者把问题摆到读者面前,但并不给出答案,而且作者的用意恐怕也不是要为读者给出一份明确的答案,而更注重于展示丰富多样的人生境遇,激发读者某种思考的热情与兴趣。箱子岩前,作者面对湘西的言说,也是对中华大地的悲悯,他的湘西之问,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叩问,那满溢胸间的是文本背后深藏着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种族存亡断续的危机意识。作者没有慷慨悲歌,而其博大浩淼,对人类充满关爱的情愫,呼唤民族理性精神重建的追思,则具有终极的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沈从文“民族品德的发现与重造”的总主题。
  沈从文的作品文意朦胧多义,情思飘忽迷离。他对笔下的人、事、景、物,不作单纯的判断,读者只有反复品味,文本复杂丰富的意蕴和作者的悲悯情怀才能被很好地发掘出来。
  本文选自《湘行散记》,最初发表在1935年4月出版的《水星》杂志上,原题为“湘行散记——箱子岩”,是一篇游记性散文。
  1934年1月初,沈从文接到家里来信,说母亲病重,或许将不久于人世,母亲很想见他一面,要他赶紧回去,迟了,只怕没有见面的机会。沈从文得到消息后,将手头的事情稍做安排,就急匆匆地独自踏上了回乡的征程。出发前,他对夫人张兆和许诺,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无论人物、景物、事物,都写下来用书信的形式报告给她。从故乡回来后,作者根据那些书信,以“湘行散记”为总题,陆续写成12篇散文在刊物上发表,后来又整理编成《湘行散记》一书出版。那些书信后来也整理出版了,书名就叫“湘行书简”。
  《湘行散记》各篇都是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全书整体上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全书文笔优美、生动、感人,人、物、情、景、事,古今与未来,滚动交织融成一片,浸透着作家发自内心的乡土悲悯情怀。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与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倾心神往,未来湘西的何去何从又让作者困惑迷茫,成为深藏于作者胸间的锥心透骨的痛。因而,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便显得十分复杂。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湘行散记》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如今,该书已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散文的杰出典范,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
  沈从文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原本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地方武装部队做过几年文书,后经人指引从偏僻封闭的崇山峻岭到了北京,最终走向了世界,成为20世纪中国能够被国际社会认可的为数不多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故乡湖南凤凰县是一个使人神往倾心的美丽地方,湘鄂川黔四省在此相交,汉族、苗族、土家族在此杂居。这片神奇的土地弥漫着荆楚文化神秘浪漫的气氛,奇异怪诞的民风民俗、淳朴率真的人情、似真若幻的历史传说,极大地刺激着人的想像,也成就了一批著名人物,除沈从文外,黄永玉、熊希龄等也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人们对沈从文曾经有过多大偏见、多少误解,历史已经证明,沈从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以自己超群卓绝的艺术禀赋,建构起的独特的文学世界,不仅是中国文学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引人瞩目的一朵奇葩。

〔1〕引自金介甫著《沈从文传•序》,时事出版社1991年版。
〔2〕〔6〕《湘行书简•历史是一条河》,见《沈从文全集》第11卷第188页,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4〕〔5〕〔8〕《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见《沈从文全集》第11卷第252~253页。
〔7〕《泸溪•浦市•箱子岩》,见《沈从文全集》第11卷第375页。
〔9〕〔10〕《湘西•题记》,见《沈从文全集》第11卷第330页。
〔11〕《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见《沈从文全集》第11卷第260页。
〔12〕《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引自赵园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第134页,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笔记整理
《峨日朵雪峰之侧》知识点
写作《学写故事》知识点
《活板》知识点梳理
《反对党八股》复习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计划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回延安》知识点及课后题探究
《紫藤萝瀑布》的想象手法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知识点梳理
《子衿》知识点
《驿路梨花》主要内容
《驿路梨花》预习知识点
《伟大的悲剧》墓志铭(6篇)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梳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归纳
《屈原》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复习资料
《壶口瀑布》介绍
《登勃朗峰》预习知识点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资料及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总结
《驿路梨花》知识点总结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预习知识点
沈从文《箱子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箱子岩》ppt课件3
《箱子岩》ppt课件2
沈从文《箱子岩》原文阅读
《箱子岩》教案设计2
《箱子岩》教案1
语文版必修2《箱子岩》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