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与评估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04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与评估

一、积累和运用(23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鉴赏(    ) 威慑(    )  丘壑(    )  嶙峋(    )  贻误(    )

镂空(    )  蛰伏(    )  轩榭(    )  阑干(    )  中枢(    )  

2.填写、简答:(4分)

     ⑴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    、    、    、    等。

     ⑵常用的说明顺序:        、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

     ⑵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

         水涨船高:

     ⑶即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网在飞行中途发现我,也已经是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了。

         措手不及:

     ⑷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在全世界招摇过市。

         招摇过市:

4.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⑴针鼹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                       (         )(         )

     ⑵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                                    (         )

     ⑶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         )

     ⑷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         )

5.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                      (            )

   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            )

   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            )

   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            )

6.体会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分)

     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极少: 

   

二、文段阅读训练(37分)

(一)  (16分)

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3、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        。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3分)

4、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分)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2分)

6、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1分)

7、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2分)

8、“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     。(1分)

(二)  (12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介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语段从历史、      、      、设计者几方面全面介绍了赵州桥。作者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     石桥。(3分)

2、对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C、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D、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3、语段中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此外,还用了     和     。(2分)

4、语段第二段在介绍赵州桥时,结构特点是(  )(1分)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D、总——分——分

5、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6、语段中的两处引用,所指的角度不同:(2分)

前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

后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

(三) (9分)

①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②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③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④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⑤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⑥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进入你的眼帘。⑦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20、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

 

21、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分)

 

22、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3、据层次的划分,请指出选文的结构形式(    )(1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24、(多项选择)说明的顺序是(    )(2分)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25、(多项选择)“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三 写作(40’)

以“我想设计这样一所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500字以上。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略 

2.⑴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⑵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⑴构思巧妙,与众不同。   ⑵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⑶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⑷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

4.⑴列数字、作比较     ⑵作比较   ⑶打比方   ⑷分类别

5.(1)此消彼长   (2)我行我素   (3)先发制人   (4)首屈一指 

6.⑴起限制作用,说明还有些池沼是没有引用活水的。

⑵起修饰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还有使用彩绘现象的。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

1.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总分;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4、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5、“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6、举例子;摹状貌 

7、逻辑;总分 

8、强调;引用 

(二)

1.结构、外形、独拱 

2、B   3、议论、记叙    4、C  

5、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6、构造奇特,形式优美

(三)

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3、1 2 || 3 4 5 6 || 7 

4、B F 

5、B D

 

三 写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5年五华县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合集(1-9)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惠安四中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复习资料
遵义市北关中学2013年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ppt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常德市第十一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五、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基础知识自测题
蓝园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至七单元练习合集(含期中、期末)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自测题
2012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考试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多元评价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测查试卷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练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A卷(基础卷)
骑永08—09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训练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练习题
2010年春季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六单元文言•古诗词填空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试卷(无答案)
蕉城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蕉城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六单元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全能培优测试卷
蕉城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2009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