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期末试卷 >>
温州市部分中学2004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人教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4


 高一语文试卷        2004.6 


一、基础知识(第7题4分,其余各3分,共22分)
1、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慰藉(jiè) 嘈(cāo)杂 贮(chǔ)存 杳(yǎo)无音信
B、摇曳(yè) 回溯(sù) 秉(bǐng)尾 相形见绌(chù)
C、剔(tī)除 剽(piāo)掠 萦(yíng)绕 矫(jiáo)揉造作
D、丰腴(yú) 驰聘(chěn) 渣滓(zǐ) 毋庸赘(zhuì)言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奴仆 前仆后继 褒贬 针砭时弊
B、赡养 高瞻远瞩 挺拔 铤而走险
C、以至 淋漓尽致 孤独 死有余孤
D、意蕴 主观臆造 苍穹 沧海桑田
3、选出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
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 ▲ ,向文人 ▲ ;在上流社会里他是 ▲ 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 ▲ 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A、卖弄风雅     装作英雄     又穷又硬     屈尊下顾
B、装作英雄     卖弄风雅     又穷又硬     屈尊下顾
C、卖弄风雅     装作英雄     屈尊下顾     又穷又硬
D、装作英雄     卖弄风雅     屈尊下顾    又穷又硬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当代中国,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
B、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C、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神秘、安详而又广阔。
D、虽然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5、选出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或师焉,或不焉。
B、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6、选出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A、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7、课文填空(每小题各1分,共4分)
   ①虽无比竹管弦之盛, ▲ ,亦足以 ▲ ?
② ▲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
③《过秦论》的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
④《师说》中韩愈对教师职能的论述是 ▲ 。
二、阅读和分析(普通中学做一、三、四、五题;重点中学做二、三、四、五题。共32分)
(一)《咬文嗳字》(普通中学做)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嗳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卤莽一点,但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圭,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岁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8、语段表达的观点是:     ▲       (2分)
9、就语段看,第二句的“内容和形式”在文中具体是指    ▲    。(2分)
10、作者认为贾岛的诗用“推”字也有它的好处,理由是① ▲② ▲。(2分)
11、语段在词语的使用上也体现出作者的“推敲”,比如他讲了用“推”的种种好处,但对于韩愈的修改却又不是断然否定,而用了“怀疑”一词,这是因为  ▲ 。(2分)

(二)《米洛斯的维纳斯》(重点中学做)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失去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我只不过是自我烦恼而已。然而,人们对丧失了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加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面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前或出浴后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童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12、从第一段内容看,作者认为关于复原维纳斯两条胳膊的方案全是“倒人胃口”的“奇谈怪论”,是因为    ▲     。(2分)
13、联系第二段看,“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的意思是     ▲      。(2分)
14、联系整个语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要用“艺术的名义”来否定真正的原形?  ▲  。(2分)
15、用一句话概括语段大意    ▲     。(2分)

(三)
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
人类在原始社会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来茶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商周时期茶叶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茶”。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茶”、“贾”等名,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
在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了到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茶之口莫贵于龙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到了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意思是向皇宫进贡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现在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成以及品饮方法是明代奠定地。
16、分别写出茶的用途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发展(3分)    ▲  。
17、文中多处引用文献资料,请就其中两处引用的作用做一说明(2分)。
A、“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   。
B、“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   。
18、“茶”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已有漫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请你为本文拟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2分)    ▲   。
19、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为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为唐代文学、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成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四)《谏太宗十思疏》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才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20、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C、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D、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养
2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22、在这一段中,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并请翻译这句话。(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2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3分)
24、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3分)
三、口语交际(6分)
班上要通过竞选产生各学科课代表。设想你参加某一学科课代表的竞选,并要在竞选会上发表演讲。请你拟一份简短的演讲词,要求能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紧扣学科特点,有文学色彩。字数在200字左右。
四、作文(40分)
时光匆匆,蓦然回首,已是期末。同学们的高中生活已过了一年,也长了一年的生活经历。这一年中,同学们学习知识,锻炼才干,感悟亲情,获得友谊,学会尊重、宽容、合作等等,收获肯定非常丰富。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一段经历,可以编一则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抒发感情。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700以上。




温州市部分中学200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l、B    2、C    3、A 4、B  5、D     6、A

  7、①一觞一咏、畅叙幽情②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④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阅读和分析

    (一)《咬文嚼字》    .

8、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或:更动了文字就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9、思想感情和文字

    10、①可以表现孤僧的独来独往(或孤零零)②符合诗中冷寂的氛围(意思对就可)

  11、作者也并不了解“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

(二)《米罗斯的维纳斯》

    12、“人民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

    13、使人们产生了无尽的想象

    14、一旦发现了维纳斯手臂的真正的原形,就没有了人们想象的余地,由残缺(或丧失)而产生的美感就丧失殆尽,就没有艺术性可言,就应该否定。(意思大致能讲通即可)

    15、写不赞成复原维纳斯胳膊的理由。    ,

   (三)

 16、原始社会,治病;西周初期,食用;汉代,保健;魏晋南北朝,祭品;唐宋以来,成为普及的饮料。

    17、A表明战国时,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B突出强调了当时龙凤团饼茶的价值之昂贵。

18、参考答案:茗香千载,茶韵流芳

 19、B(B项中陆羽最先为“茶”正名,无依据。)

(四)

20、B   21、 A   22、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翻译略。

    (五)

23、有个卖马的人,接连在市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24、伯乐于是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看,离去(开)时又回头看了看这匹马,这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三、口语交际(略)

四、作文(略,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安居人教版高一(下)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一中2007年人教版高一(下)期语文期末试题
06-07年度南开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复习纲要
管帅中学2005年人教版高一下期末练习(二)
管帅中学2005年人教版高一下期末练习(一)
金丽衢十二校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谊考试
青云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
人教版高中2006级语文第二册总复习题
天津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册素质训练同步试卷(期末预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同步复习
中大附中2004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2005年高一下期末考试
江苏省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下期末考试
洪泽县中学人教版高一下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五)(5份)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四)(5份)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三)(5份)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二)(5份)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一)(5份)
福州一中2004一一2005年度高中第二册期末考试
贺州高中2003━200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